上海应物所智能微型生物传感器实现新突破
2014-04-0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廉价、能耗低、响应快和易于微型化的优点,并可实现定量检测,非常适合于现场诊断(Point-of-care test, POCT)领域。基于电化学技术的血糖仪即是一个成功的范例。然而,核酸和蛋白质分子的检测方法往往涉及孵育、清洗等多个步骤,难以一步完成整个分析过程。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发展了一种基于“气泡”介导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樊春海课题组的杨帆、左小磊等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智能微型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Intelligent microscal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iMED),利用气泡介导的原理可将反应所需的多种溶液自动、可控地输运到电极表面。解决了一步反应完成免疫分析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实现了多种重要疾病标志物的快速灵敏检测,有望为便携式现场生化检测提供新的手段。并实现了多种重要疾病标志物的快速灵敏检测,有望为便携式现场生化检测提供新的手段。该项工作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材料领域杂志《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2014, DOI: 10.1002/adma.201400451)。
多功能集成、用户友好的便携式现场检测设备在低成本医疗和应对突发性传染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发展了一种基于“气泡”介导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解决了一步反应完成免疫分析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表明,这种iMED传感器可在分钟量级对前列腺癌和禽流感(H1N1)相关的多种疾病标志物进行快速、灵敏的检测。这一技术解决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走向实际应用的一个瓶颈问题,为重大疾病快速筛查提供了新的契机。